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過程與學習方法

問題導向式學習(PBL)的進行過程

    問題導向式學習(PBL)所施行的對象,可以是單一個人,可以是小組團體,也可以是大班團體。不過根據PBL的施行經驗,在小組團體內施行PBL教學,可以訓練學生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,人際互動較佳,教學效果更為良好。


    所謂的小組,通常是3至9人(最好是5至6人)的小團體。團體成員的組成,不是由學生自行組合,而是經由分派,而且每學年拆散重組,以便每個同學都有較寬廣的人際接觸層面。問題導向式學習(PBL)建議在個別討論室上課,以學習者為中心,老師負責提出一個臨床護理個案,提供學生個案資料,但不提供答案,由學生自行發現問題,設定目標、自我學習,老師教的少,學習者準備時間多。每個小組配置小組老師一人,負責指導、監督和評估PBL的教學活動。開始時,小組老師會徵求扮演不同角色(如主席、時間控制者、資訊連絡員、紀錄員等)之自願者,以助學習活動之進行之後,小組成員可自由輪替。小組老師只能做流程的旁觀者、監督者及評估者,且要保持與學生間眼神接觸、觀察肢體語言,鼓勵發言,最重要的是,雖然老師都已經知道正確答案,但老師絕對不能多話,讓學生自行學習。


    小組的PBL教學法,並非少數人集合在一起學習,就算是問題導向式學習。它的重點是組內的各個成員,要有團隊(team work)的意識,要形成彼此互助互信的共同學習體,而不是各自獨立的單兵作戰群,這是小組制的主要精神。PBL採小班式教學,學校必須具備充足的師資與設備,包含豐富的網路、圖書館藏,方便學生蒐集資料,而每位老師也都要能保持尊重學生的態度,以建立生自信與發言。

問題導向式學習的方法

1.「問題(issues)」之發掘與提出:

  • 確認已知的知識,所有的未知,都可能是值得探討的「問題」。
  • 所提之「問題」應與主題相關,亦可提出其他更多衍生的「問題」。
  • 分析「問題」,並歸納出相關之觀念、原理和可能機轉。
  • 確定解決「問題」所需之知識。
  • 列出研究之優先順序。

2.資料之收集與整理:

  • 應有計劃並有效利用資源。
  • 確定適當之學習資源。
  • 資源種類(包括書籍雜誌、光碟錄影帶、錄音帶、網路、專家)。
  • 資源位置(包括圖書館、研究中心等)。
  • 仔細評估資料。
  • 整合新舊知識,並應用於解決問題上,看有多少問題能得到合理之解釋,看尚有什麼還沒有學到,所學的能否應用到其他問題上,儘可能把所學的做一總結。

3.資源共享:

  • 提供個人所獲得的知識與同儕分享,要簡潔精準。
  • 確知所提供之資料不會混淆大家。
  • 客觀的聆聽同儕所提供的資訊。
  • 宜針對不同的論點,利用合適的參考資料,表達個人的意見,以促使對某一問題之深入了解。
  • 同儕共同討論及評估資料的來源及正確性。